新高考政策是针对过去高考制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的系统而全面性的改革,新高考制度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效率和公平获得了人心。但由于本次改革的幅度很大,对原有格局的改变过多,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对新政内容产生了不适应。同时,新高考制度涉及考试和招生两个大方面多项具体的内容,教育部门未能对每项内容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好充分的预估和考虑,导致政策施行过程中产生相应问题后措手不及。新高考政策舆情是学校师生对政策施行过程中涌现出的问题的看法和讨论。
(一)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引起科学界担忧
3+3选考制度改变过去单一选择文综或理综的格局,给了考生更多选择的可能组合。但随之而来的是过去被学生看作是老大难的物理被众多考生“抛弃”。浙江省2017届考生中选考物理的约为8.9万人,占考生总量的35%,在七门学科中仅位居第六位。在2018届考生中,该比例进一步下降至30%,选考人数仅为7.4万人。因为基数小,考生在高考改革中新出台的赋分法中获得高分的概率降低。大部分考生弃考物理已成为新高考制度中的难题,甚至在恐慌情绪与谣言作用下快速恶化。
这一现象首先引起了科学界的担忧,他们认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人群;政府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升级,不是靠“小清新”和“小确幸”,而是靠大学输送的科学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庞大的制造业工人还是尖端科技人才,都需要学习物理作为基础,相较于政史地等应用性较窄的学科,物理对各个行业的基础性推动作用非常大,因而不能用看待政史地的方式看待物理。有科学家担心,如果高中弃考物理的考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将要付出更多精力来弥补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不足,这又将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为解决这种困境,有人提出高校应该用专业录取的科目引导考生学习和选考物理。而更为激进的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在高考改革乃至教育改革上,过分强调学生的选择权,尤其是绝对的选择权,“可能真的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