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高考政策网络舆情反映出与其他政策舆情非常不同的特征:舆情内容主要以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反映为主,而非争议性内容的讨论。这样的舆情特点与政策本身和传播解释中的问题不无关系。本文将从以下四点提出舆情引导建议。
(一)增强线上线下政策传播解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舆情反应来看,政策的传播解释还不够充分有效,民众特别是学生对新高考政策还存在诸多不了解甚至误读的地方。
目前,新高考政策传播和解释过程采用的渠道较为正式,以主流新闻媒体和各地政务新媒体为主。但新高考政策的主要受众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并不依赖于官方的主流渠道,而是依赖于社交网络中各个兴趣圈子的小众渠道。同时,从目前各个平台网民的反馈上分析,政策的解释还停留在粗浅的表面,对选考赋分、分层走班制等实际操作过程中争议较大的制度尚未做详细解释,因而之前的政策传播虽消耗了大量媒体资源,但实际起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针对新高考政策传播解释过程中的问题,教育部门还需增强线上线下传播解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线上渠道上,可以与兴趣圈里的小众意见领袖打造“媒体联盟”,在政策传播时,官方的媒体账号或政务新媒体账号可及时@兴趣圈子里的小众意见领袖,利用学生关注的消息来源将政策分发给目标学生。同时,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相对集中,便于信息的快速传播,教育部门要特别注重线下渠道的政策解释。此外,教育部门应针对新高考政策这一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和易造成误解的内容做细致解释,避免因政策解释不充分造成的负面舆情。
(二)社交网络中的教育政策传播需注意传受双向的互动
互动性是社交网络的本质特征之一,诸多新媒体研究也表明传受双方的互动能够增加信息传播有效性。但是由于传播解释教育政策的社交媒体账号管理人员未能对政策进行深入把握或者懒于进行互动,所以教育政策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的传播仍是单向的。而相关人员发布完政策后便对信息不闻不问,对网民的疑问或质疑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