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三、舆情应对点评

字体:16+-

(一)事件主体:未能第一时间直面舆论,含糊其词被动应对

事发第3天(11月24日),红黄蓝教育机构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关于新天地分园(当事分园)的声明称,对此事高度重视,称已配合警方提供监控资料和设备,将等政府调查结论,如有违反师德乃至违法犯罪人员绝不姑息,对公司和幼儿园应担责任绝不推脱,在结论未明前,会尽量降低对孩子的影响,并强调“对于个人认识涉嫌诬告、陷害的行为,新天地幼儿园园长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然而马未都微信公众号认为“该声明择词闪烁,避重就轻”。中国网评论员文章认为“声明不但没有疏缓情绪,反而加剧了对立情绪”。

通报里称,要“等待政府部门的调查取证结论”,但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涉事园方不能无所作为。相反,这个时候,其实是园方最该发声的时候。在公共事件处置中,应当充分认识“后真相”与“假新闻”可能对网民构成的传播杀伤力,事件责任主体应当在第一时间出面澄清事实真相,表达明确观点,破解谣言偏见,以利于达成社会共识。

(二)媒体:发声迅速积极引导,但行业生态亟待管理

针对网上流传的事件情况,传统主流媒体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发声,立即介入调查,跟踪报道并发表评论。但在“人人成为新闻记者”的新媒体语境下,原本由传统主流媒体长期奉为圭臬的“真相”逐渐衰落,主导社会共识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渐渐弱化。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承担探寻事实真相的责任,“新闻专业主义”式微,更出现了“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公众号在评论该事件时把虐童归结于个人问题的错误引导,“个人犯罪就是个人承担,政府不是这个罪犯的父母”,虽该内容被迅速删除,仍造成了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