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去专业化,低层次教师培养能力过剩
目前参与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的类型多样,从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综合大学,到中职院校、职业高中,培养层次涉及本科、大专和中专,但总体上呈现去专业化、低水平培养的态势。首先,从各类机构数量上,参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师范类院校数量远低于其他类院校,尤其在中专层次,有2 182所非师范类中职学校参与,占比94.9%;其次,在各类培养机构学生数量上,非师范类中职学校2010年毕业生为12.98万人,占全年幼儿教育毕业生65%,其在校生规模为54.21万人,占比66.1%;最后从培养层次上,本科层次培养院校为169所,大专层次则为283所,中专层次则为2 299所,2010年各层次毕业生比例分别为:2.53%、13.04%、84.43%。可见,大量非师范类中职学校参与中专等低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并没有提高整体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反而降低了教师教育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导致低质人才供应过剩。有调查显示,浙江、湖南等省近年来普遍增设的中专层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数,远超过实际需求[6]。
(2)小学教师教育机构在转型升格过程中,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流失严重
在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随着体系转型和院校升格、兼并,不少原先独立办学的中师逐渐升为高专,或成为高职院校和综合院校的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面临被边缘化。一方面初等教育学院往往只留下所谓主科教师,而把其他学科的教师分流掉,没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另一方面使一部分对教师教育有感情、有经验也有一定水平的教师不得不离开原岗位,造成优质资源的流失,其并入高校后不受重视,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都排不上号,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得不到政策倾斜和重视,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不深,不是扎根于小学教师培养的特色和规律,而是被高校培养模式简单同一化,完全用高师的标准与要求来规划衡量自身,丢失了培养的目标和特色,也就很难得到真正质量上的提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