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4.教师培养大学化与去专业化并存,面向基础教育不够

字体:16+-

(1)学前教师培养出现理论导向和技艺导向两种模式,专业色彩不浓

目前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在培养上呈现两极分化,以高师院校为代表的培养模式“大学化”色彩浓厚,这些院校重视理论基础和研究意识,但艺体技能较弱,离实践操作较远;而以中高职学校为代表的培养模式“去专业化”态势强烈,将学前专业定位于艺体技巧,缺乏对教师“专业”本身的考量。这类中职学校也缺乏相应培养经验和基础、教师教育师资、实践基地等,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上存在一定随意性,特别是教材使用上较为混乱。而参与教师培养的部分综合院校却往往兼具这两类问题,有调查显示,这类院校一方面理论课程比重大,轻实践;另一方面又缺乏培养经验,教师教育师资薄弱,专业教师学历水平较低。[17]

(2)小学教师培养被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同化,培养过程与基础教育脱节明显

在中师院校升格之后,小学教师培养独立性被削弱,中师培养模式受到“大学化”所带来的理论导向的严重冲击。在师资上,教师学科类别不全面,致使许多课程需要外聘教师,直接影响到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对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不熟悉,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影响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水平。在课程上,出现“拼盘”现象,许多课程是相关专业同类课程的“移植”,缺少对课程之间关系的研究,缺少真正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和大学水平的创新课程。在教育实践上,时间短、目标不明确,存在一定的形式化色彩,同时与理论课程未能有机整合,两相脱节。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在培养过程中未能得以体现,一定程度上忽视小学教师所需的基本教学技能与特有的综合素质培养,导致师范毕业生难以胜任小学教育要求,出现“师范生不会教学”的局面。[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