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而言,无论刮什么风都不是顺风。学校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如同没有航向的船一样,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看,课程是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题和关键。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文化便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文化的核心是课程价值观,犹如一个人的思路决定出路一样,课程价值观决定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这里的课程价值观主张课程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理论来源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它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战略主题,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了五个教育观念,即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突出了两个工作重点,即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
校长的课程价值观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校长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把握和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能力;二是校长把自己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认知转化为学校全体教育者的教育人才观的能力,即用校长的人才观来统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力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南针”。校长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建构独特的、个性化的课程价值取向,并有效转化为校内全体教师的共识,关注课程资源、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文化建构,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促进全体教师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和内化。
综上所述,课程文化的构建要求校长要具备课程领导者应有的高瞻远瞩的治学理念、德才兼备的人才价值取向、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创新的探索精神。[14]当然,以上课程文化构建的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任何人也无法赋予,课程文化也不会凭空产生,这需要校长的努力与领导,也需要全校师生配合与参与。总之,课程文化的构建,尤其是课程的价值观需要在点滴积累间树立,假以时日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奇效,达成水到渠成的壮举。但课程文化构建的关键并不在于其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它能够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能源,并最终促成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