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行政领导角色为主体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校长都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命的,他们大多是从优秀教师中提拔上来的,这种任命制度,保证了校长保留教师的原始技能。作为学校的“一把手”,烦杂的行政事务会使校长在某种程度上无暇顾及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多以行政领导者的角色出现,人们往往强调校长的行政角色,而忽视校长的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观,但是依然存在这种角色错位的现象。
从主观方面来看,造成以行政领导角色为主体的原因是,校长对课程领导角色认识不到位,对课程领导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足,没有找到定位的关键。一位接受访谈的校长说:
“课程领导这个名词最近经常听到,但到底是什么含义,我不很清楚。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对要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也不太了解。就管理和领导的区别来说,二者是属种关系吧,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确实需要理论的指导。”从客观情况来看,繁多的非课程教学类的事务占据了校长的大部分时间。一位校长说:“每周我开会的时间约两天半,有市级的、区级的、学校的各类会议。对我们普通中学而言,中心任务就是保质保量地执行上级部门的各种政策,完成规定好的课程目标,努力提升高考合格率,对得起家长和社会。什么研究性学习、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都是园中红花,仅此而已。”[2]
所以,客观现实如参加会议、执行上级政策、社会和家长的压力等,导致校长无暇顾及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工作,他们在现实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行政领导的角色。
产生这种思想认识的校长不在少数,绝非个别,它涵盖了大多数校长的想法,他们在校长自我角色的认知上,对课程领导的内涵认识不清,在具体的实践中忙于处理各种行政事务,这在无形中也弱化了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