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

二、校长在课程领导中的角色定位

字体:16+-

校长在课程领导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们对此众说纷纭。美国教育行政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倡导五种领导模式:技术领导、人际领导、教育领导、象征领导及文化领导。C.J.马什提出了三种角色观:响应者、管理者、倡导者。布拉德利提出了五种角色观:教导者、问题解决者、倡导者、服务者和激励者。奥恩斯坦和汉金斯亦分析指出,在大型的学校,校长应作为一位课程的激励者;在小型学校,则期盼校长主动地成为课程编制引导者、发展者和实施者。台湾学者黄旭均提出了校长课程领导应扮演九种角色:趋势与新议题的感知者、课程目标与任务的制订者、课程事务的协调者、课程发展的管理者、成员进修的带动者、课程评价的实施者、课程改革的激励者、课程专业文化的倡导者及各种势力的整合者。

以上观点均以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任务为基准来定位校长角色。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则提出了五种、六种、八种角色观。如郑东辉提出了五种角色观:课程愿景的策划者、课程团队与资源的组织者、学校专业文化的倡导者、课程发展的协调者和课程革新的激励者。黄腾蛟以国外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中的角色定位为借鉴,主张校长在课程领导中应承担课程规划者、课程选择者、课程使用者、课程管理者、课程评价者和课程开发者的六种角色观。刘燕主张校长课程领导的八种角色观,即课程愿景的策划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课程资源的提供者、课程团队组织者、学校专业文化的倡导者、课程发展的协调者、课程革新的激励者、课程评鉴与改进的参与者。以上观点虽然表述不同,但阐释的内容有共同的地方,即都突出了校长在课程团队合作、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文化建设、课程评价完善等方面的引领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