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在社会文化意义上是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范畴,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琢磨什么是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称其为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12]。
重大节庆传统节日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珍贵文明财富,体现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校长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宝贵教育资源,在创新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文化、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最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从2009年开始,中央文明办七部委联合发文,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倡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过好传统节日,从中体现了传统节日文化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要紧紧围绕传统节日主题,突出传统文化内涵[13]。
校长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班会等活动载体,围绕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带领学生接触社会,走进博物馆、村落、城市、乡村等,积极创新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元宵节可以开展校园谜语创作竞猜大赛,包汤圆活动等;清明节可以开展缅怀先人诗歌传情创作比赛,追寻先烈的足迹,户外踏春、植树、扫墓等活动;中秋节可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会,赏月晚会、月饼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月饼盒环保制作比赛等活动;重阳节可以开展敬老献爱心活动,如“我的爷爷奶奶”祖辈故事会,尝试制作家族谱志、走访敬老院和街道老人活动中心等活动。要注重主题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创新,真正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通过节庆活动增进情感交流,丰富内心世界,满足精神需求,增强精神力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