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幸福别人,先幸福自己。教师对教育的付出会打动学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撼。然而,目前的德育教师队伍却不尽如人意。
一是部分学校对教师的德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科边缘化,德育教师业余化,考核晋升、评优评先等评价“站边化”。上行下效,导致无论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德育教师,都对德育教学与工作重视不够,不主动精进德育之事,没半点工作幸福感,倦怠之心渐强。
二是由于德育教材脱离实际,教师开发校本教材能力和资源不足,教师照本宣科,按章办事,以传统说教为主,直觉多于理性分析,充满主观主义思想,教学手段贫乏,更没有丰富的讲授、阅读讨论、交流、角色扮演或是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
三是德育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思维不够,德育授课范围仅是学校,仅是课堂,没有将时间放开,也没有将空间拓展到课室之外、学校之外。只有师生一起探寻德育的奥秘,才能真正追寻到幸福的含义。这种德育模式即是“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把品德的形成发展单单看作是道德教育外显的结果,而对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多样化的表现关心不足,忽视了主动参与和道德修养的巨大作用”[14]。
四是德育教学和相关培训工作较少,部分德育教师专业能力较低,探索德育教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较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更有甚者没有专业认同感、归属感,教师找不到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幸福个性,无心追求专业发展。在学校的幸福德育中,教师首先要自我幸福,其次要有幸福别人的理念,最后要有幸福德育的技巧。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幸福德育培训,组织研究幸福德育沙龙、德育专业能力大赛,开设心灵驿站,引领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幸福,在德育中传播幸福。同时,成立“幸福德育”研究小组进行团队研究,评选“优秀研究小组”“最佳研究员”等单项奖,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幸福德育科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修炼并完善幸福教育之魂,精进幸福德育之业,点燃其幸福别人之情,以形成一支有幸福德育思想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