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如何营造育人文化

二、学校应具有联结家庭和社会的起承转合作用

字体:16+-

学校具有联结家庭和社会的起承转合作用。学校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仅仅顾及自己作为学校层面该怎么打造学校文化,不能一厢情愿地盲目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应该把自己置于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统一体的角度去考虑文化建设问题。作为学校,既向家庭、社区、工商企业界、公众等学习,也要树立服务意识去满足家长、社会投资者、用人单位、公共投资者(政府)等群体的实际需求,以此作为指导学校文化发展方向的指南针,这样的学校文化才能最终实现“共赢”的结果。

学校理应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学校脱离社会越多,学生与社会的诸多事务和现实就越脱节;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越少,学校文化与社会情境的结合度越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知觉与觉醒程度就越低,学校文化创新活力就越低,学校文化的孤立程度也就越高。正是在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共生中,学生心中生起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环境保护、乡土情怀等意识,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点点滴滴地感受和落实其内在的观念。可以认为学校“社会化”恰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学校“社会化”的过程恰是学校文化的发展脉络。

学校文化不是内部主义的、孤立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学校文化要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中心,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学校的文化要担负起提升社会文化的功能,通过向社会输出优质的学校文化,来与社会文化良性互动,以有效能的学校文化带动有效能的社会发展。然而现今的学校文化却似乎事事处处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掣肘,一遇到问题,即认为这是社会的问题,学校解决不了,或者认为是教育制度和整个社会环境的问题,不是学校的问题。还有很多学校人员认为把学生教好了就好了,何必花时间去社区、去企业。一些学校人员拥有人在“象牙塔”的心理,认为家长是小市民文化,社会公众的大众文化意见肤浅,认为必须关起门来办教育,这样才不会受到干扰。以这样缺乏社会意识的观念建设学校文化,如何能够得到更多的掌声和支持?事实上,学校文化不应是社会文化的适应者,它更是社会文化的改变者、影响者、缔造者、修正者、创造者。一个来自不良社会风气或社区背景的学生,可能有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但经过良好的学校文化熏陶,应能改变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否则将无法呈现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价值。学校文化应该有弥补和修正社会环境不足的功能,并具有重塑的力量。当然这种加以重塑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行为,学校应有力量兼具社区、家庭、公众等的能量并使之合力彰显学校文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