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实施规范教育的场所,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教学领导是任务量最大、工作对象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到,知识管理是中小学教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中,校长在教学领导中明显对知识管理的运用不足。当前,校长的教学领导主要是对教和学两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组合,使教学活动得到有序、高效的运转,完成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但在此过程中,校长往往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校长实施知识管理,要有新理念,要做传统课程的反思者和革新者。当然,这无形中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有时甚至造成校长在教学领导中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在教学领导过程中,校长对知识管理理念运用不足的具体表现为:一是校长没有更新教学理念。例如,有些教师希望将培训中产生的新想法运用到课程中时,可能出现被泼冷水的情况;有些教师在刚刚入校时,就被要求拜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师傅”,进行所说的“传帮带”,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扼制了很多新教师的创新性尝试。当然,这仅仅是一些个别现象,但这些现象现实地存在着,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对教学领导过程中知识管理理论认识的不足。二是校长虽然具有先进理念,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比如,校长听课或进行备课检查时,教师会对照相关要求教学,但检查一结束,依然我行我素。三是校长的科研意识淡漠。校长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就必须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成为教育研究的探索者。但现实中,升学的压力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反思和研究课堂。不仅如此,如果校长在管理工作中长期缺乏教学领导,或是进行不正确的教学领导,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组织发展而言,都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