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近范梅南

五、现象学教育学的发展与超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字体:16+-

(一)阿尔伯塔现象学教育学概述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塔大学,解释学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推进,在教育研究中,他们继承了荷兰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传统,在重新阐释传统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1976年,马克斯·范梅南就职于该大学的教育学院,标志着阿尔伯塔现象学教育学的开端。初期发展的时候,在课程、研究计划和研究生兴趣方面,他们努力争取一种更加激进的研究方法可以被制度化。教育的人文科学研究生计划能被校方接收,赖于以下几个因素:校方和学院积极、宽容的环境鼓励人文科学研究;解释学现象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发展有了令人信服的方法论和哲学依据;为儿童和教师的教育生活世界的解释性研究提供实践的方法研究技巧;实例研究的文本也充满教育学的魅力,特别是在课程和教师教育领域。

范梅南对于乌特勒支学派的著名学者如兰格威尔德、比茨、博尔诺夫、斯特拉塞和范登伯格的解释学现象学人文科学研究进行翻译和重新阐释,并利用社会科学和哲学资源,如狄尔泰、梅洛·梅洛·庞蒂和海德格尔。同时还借鉴北美的人种志、人种志方法论、分析理论、符号学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资源进行创造性研究。形成的文本有《实践现象学的写作》《作为方法的教育学文本:作为写作的现象学研究》《教育故事》等。

范梅南和比克曼(Ton Beekman)、巴利特(Loren Barritt)等人一起,每年举办一次国际人文科学研究大会。1980—1990年,范梅南发起了一个每周聚会一次的人文科学圈子,吸引那些志趣相投的教授和博士生。参与者包括哲学系的海德格尔研究专家伯奇(Robert Burch),社会学系的毛罗(Ray 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