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说:
无名字而名字,则名而未始名,字而未始字,以故辨当名字。随其名字,民视犹天视也。理何嫌于理,数何嫌于数,何嫌理数之合,又何嫌理数之分乎?信如斯耶?斯可语矣。孔子善巧而名字之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礼运》善巧而理数之曰:“礼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天地之数,止有一二而毕矣。[3]
天道流行,云行雨施,万物繁生,难名无方、无相、无迹之“神”。《系辞上》善巧而名之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礼运》善巧而理数之曰:“礼本于大一”;方以智善巧而理数之曰:“天地之数,止有一二而毕矣。”自先秦,尤自宋明以来,各家称谓天道不一,方以智欲集而成之,以数明理,此即“善巧”。
(一)“体数”与“用数”——“一”与“二”
本章首节已述:天道之诸异名皆为“一”、“神”,皆是“贯”者,故常有“贯则为一”之说。相对于“二”而言,“一”就是“体”,“二”是“一”之用,“二”代表“气”、“器”、“象”和“多”,故“一”与“二”实为异质、异层。下面摘其要语明之,他说:
虚无不塞,实无充者,气也,而神贯之。……神言不测,申言其用。……总之,即用是体,而逼人亲见至体之方便,原不可少。[4]
《礼运》之大一分天地,而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五行,伦之、艺之、动之、植之,皆大二也。[5]
一神于二,即器是道。[6]
人泥于二,不能见一,故掩画后之对待,以从画前之绝待。借设蜃楼,夺人俗见耳!一用于二,即二是一,宁舍画后而有画前之洸洋可执哉?[7]
象无不对,对无不反,反无不克,克无不生,生无不代,代无不错,错无不弥,弥无不纶。有一必有二,二皆本乎一。……而一以二为用者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