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二、“一在二中”的体用圆融论

字体:16+-

方以智以“一在二中”这种抽象的特殊形式,集中地论述与总结了北宋以来关于道与器、心与物之间的关系。“一在二中”除了含有“道寓于器”、“艺外无道”和“寓神于迹”之“不离”、“不落”(或曰“不执”)这种基本内涵之外,还有“二皆本乎一”、“举一明三”、“一多相即”等多种意蕴。

“一在二中”是“道寓于器”或一多关系最抽象的说法。在不同的语脉环境中,各有具体的表述方式,如:“太极藏身于一切爻”、“全树全仁”、“贯虚实”、“内学一,外学多”、“公因在反因中”、“绝待在对待中”、“公性在独性中”、“公心在独心中”、“至善在善恶中”、“中天贯先、后天”,等等。如果这些还不足以明,他甚至说“随立一名,皆可遍推,皆可同际”[32]。故关键处,要讲明“一在二中”,其余所示之理,均同。

(一)“仁一,而甲坼之芽即二”——“有一必有二”论

方以智说:“有一必有二,二皆本于一,岂非天地间之至相反者,本同处于一原乎哉!则善恶是非之未分,可觌露矣。”[33]“同处于一原”意谓万物皆受天道仁体的浸润,皆本于仁,无存例外者;“仁”(即“一”)与“树”(即“二”)相即不分,没有“树”外之“仁”,“离二则一死”即此意。但这并不碍分解地说“一”与“二”,此乃方以智所谓的“善用分别之智”。“有一必有二”至少有两义:第一,就是他说的“一不住一”和“凡核之仁必有二坼”之“生”意。第二,“一在二中”或“全树全仁”意。即不得离“二”求“一”、离用求体,这就是他所说的“太极非阴阳,而阴阳即太极”。

先从“一”之“生”意说起。他说:“两间无不二而一者,凡核之仁必有二坼,故初发者二芽,所以为人者亦犹是矣。”[34]人与万物一样,皆由仁之所贯、所生。“於穆不已”之“一”所以有创生之意,就在于它就是“仁”,或曰作为天道的“一”即是仁体。如何理解仁生万物呢?方以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