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

二、立于礼——恭俭庄敬的礼教

字体:16+-

孔子在“兴于诗”的基础上,提出了“立于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也。”[24]“不知礼,无以立也。”[25]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就要学习礼,懂得礼。那么“礼”究竟是什么呢?吕思勉认为,“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乃生活之法式。惟有礼,然后‘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非如后世,但有权力,有财产,便可无所不为也。”[26]姚小鸥认为“礼不但调整着人们直接的现实关系(法的关系、道德的关系),而且规范着人们非直接的现实关系(人神关系),并涉及除此之外其他精神生产领域(如艺术、哲学等)、物质生产领域、人和自然的关系等。”[27]古代社会中的各种活动无不与礼相联系。礼指的是包括具体礼节仪式在内的一系列制度、规定。社会的稳定秩序是靠一系列的制度、行为规范来维持的,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要学会这些礼节仪式,这样才不会手足无所措。如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8]“八佾舞”是周天子时代的一种舞蹈,是天子举行国家大典时,用作余兴的一种舞蹈,“八佾”是八个人一排,共八排,从法律上来说,“八佾舞”只能是天子才可以欣赏的舞蹈,诸侯之邦,只能欣赏“六佾舞”。孔子之所以对这种行为极为愤慨,是因为诸侯僭越了国君之礼,礼崩乐坏,礼乐制度不复存在。但是孔子所说的“礼”除了礼节仪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指贯穿其中的思想观念,它涉及道德的层面、伦理的层面以及情感的层面,其基本精神是“仁”。如《论语·阳货》的三年之丧中,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以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生,钻涟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也,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