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

五、猿猴报恩的“情商”与情绪记忆

字体:16+-

猿猴懂人性通人情,其物种属性接近于人,而最突出的莫过于对于人类的救助,能履行报恩的伦理规则。据元代马纯《陶朱新录》载录当时人们的实际经历,说某医者被执为盗,他辩解称赃物的来由,不是自己主动行窃,说行医时被群猴带到岩谷石室中:

有巨猴卧其中,如人长,察其有疾,且异其事,乃为视脉,又内自谋曰:“不过伤果实耳。”既示之,猴首肯,似晓人事。遂以常用消化药饵四五粒,辄利者与之盈掬,饮以涧水。恐猴久必为患,故多与药,因欲杀之也。复令一猴送出。既归,不敢再经其地,恐为群狙所仇。年馀,偶至山中,果一猴复来引驴,察无他意,遂与俱行。至前石室,病猴引其类自山而下,见之,大喜,跳跃于前,众猴争索药,所携悉分与之,至空笈。病猴乃以白金数十,匣衣两袱赠之,令向猴导以归。某鬻衣于市,遂遇市人见执,实非盗也。愿从公皂行验之。帅异而许之。至挽驴山间,大呼曰:“猴,我愈而疾,而反祸我!度尔必有灵,岂不能雪我耶?”俄一猴出,初不畏人,从吏与俱入府中。猴啁哳厅下,指画若辩理者。帅大奇之,即以衣银还医者。猴亦奔而去。[1]

这是猴家族遇到疾病时的处置,为此求救于人而于人结缘。猴族居住“泉石清丽”的山谷间,“千百为群”,其乐融融,与世人生活似无甚瓜葛。但猴族首领老猴生病了,于是猴儿凭气味辨识到一位医生。医生显然对巨猴为灵抱有成见,竟想利用病猴的信任,以药杀之。不料天不遂人愿,老猴居然痊愈了。于是人猴就有了下面的第二次交往,猴们给予医生丰厚回报。遽料医生卖衣物被捉,遂有了猴为医生辩诬的情节。故事暗示出两个不同文化层面上的生态群体间的有趣交往,猴有求于人,人却利用自己的智慧借机诛杀生存伙伴,以消除传闻中的灾祸;而猴又利用人的贪财本性,令医生薄受惩罚以示对其缺乏医德的警告。自然生态的平衡法则在此显现。有的异文,则颇接近唐初白猿掠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