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除了许多仙草崇拜描写,还有一些类似的珍稀植物的神秘功能叙事。
首先是肉芝,一种形状怪异的代表性仙草。陆粲《庚巳编》卷二称:“癸酉春,长洲漕湖之滨,有农妇治田,见湖滩一物白如雪,趋视之,乃一小儿手也,连臂约长尺许,其下作声唧唧。惊走报其夫,夫往看,亦甚怪疑,掘之,其根不可穷,乃折而弃之湖。尝读《神仙感遇传》云:兰陵萧静之,掘地得物,粗如人手,肥润而红,烹而食之,逾月发再生,力壮貌少,后值道士顾静之曰:神气若是,必尝仙药。指其脉曰:所食者,肉芝也。寿等龟鹤矣。然则漕湖之物,正此类耳!乃不幸弃于愚夫之手,惜哉!”明代嘉靖年间由于皇帝的爱好,朝野上下掀起了贡献奇瑞神兽、灵芝仙草的热潮:“嘉靖中叶以后,大小臣工进白鹿、白兔、白雁者固多,而后乃以芝草为重。下至细民亦竞上献。……”[1]在以最高统治者为核心的高智商群体需求下,仙草自然属性被人为夸大,由自然存在衍变为社会存在,想安然地遵循自然法则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特殊的社会需要干扰了动植物生态存在的常态。
如果按袁珂先生的“广义神话”说,解读清代博物小说《镜花缘》对葛洪《抱朴子·仙药》肉芝信奉的敷衍,可以看出,其似乎具有某些“神话思维”,把植物(肉芝)加以动物化的灵异重塑,结合了道教服食信仰,并且有所发展,描写得愈加活灵活现:
忽见远远有一小人,骑著一匹小马,约长七八寸,在那里走路。多九公一眼瞥见,早已如飞奔去。林之洋只顾找米,未曾理会。唐敖一见,那敢怠慢,慌忙追赶,那个小人也朝前奔走。多九公腿脚虽便,究竟筋力不及,兼之山路崎岖,刚离小人不远,不防路上有一石块,一脚绊倒,及至起来,腿上转筋,寸步难移。唐敖得空,飞忙越过,赶有半里之遥,这才赶上,随即捉住,吃入腹内。多九公手扶林之洋,气喘嘘嘘走来,望着唐敖叹道:“‘一饮一酌,莫非前定。’何况此等大事!这是唐兄仙缘凑巧,所以毫不费事,竟被得着了。”林之洋道:“俺闻九公说,有个小人小马被妹夫赶来,俺们远远见你放在嘴边,难道连人带马都吃了?俺甚不明,倒要请问有甚仙缘?”唐敖道:“这个小人小马,名叫‘肉芝’。当日小弟原不晓得。今年从都中回来,无志功名,时常看看古人养气服食等法,内有一条言:‘行山中如见小人乘着车马,长五七寸的,名叫肉芝,有人吃了,延年益寿,并可了道成仙。’此话虽不知真假,谅不致有害,因此把他捉住,有偏二兄吃了。”林之洋笑道:“果真这样,妹夫竟是活神仙了。你今吃了肉芝,自然不饥,只顾游玩,俺倒饿了。刚才那个小人小马,妹夫吃时,可还剩条腿儿,给俺解解馋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