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拘泥于中土域内材料,就会发现仙草崇拜流播过程中之外来宗教文献极有价值、有创意的介入。汉译佛经故事描写深山里修炼二十余年的释净见,偶闻住处北边有小儿的喧闹声,还有一个白头老公穿着白练裙襦,经常来参问,释净见说自己诵经久了总是身力疲困,老公告知,当小儿前来洗浴时,可以抱一小儿衣走,骂也慎勿应答。他遵嘱行事,还是白头老公告诉小儿入师怀,“小儿初不肯从,老公驱逼数回,始入见怀,没在腹内。老公问师,四大何如?见云:‘气力胜于从来。’老公寻去,自尔已后,体力修强,禅诵数倍。识者云:‘此当是普贤菩萨,令山神驱诸药之精变为小儿,使其服之,除疾病耳。’”[1]
药精幻化为小儿,是佛教进入中原引发关注的惯用技巧,故事中的药精本不肯进入病人躯体,是“白头老公”的多次威逼,原因当是病人释净见作为静修佛教徒,植物精华的化身小儿在佛法威力下,不得不融入佛徒躯体并转化为佛徒的生命活力,以便其“禅诵数倍”。这其中蕴含着众生不平等思想和森严的等级观念,显见是世俗化中土化的佛教生态观。
那么,将佛经故事中对于植物的观念通盘来看,可知小说母题史体现的对于药草精灵的崇拜,并非偶然。佛经中对树神的种种神秘描写即然。如相关故事甚至认为“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说六群比丘斫树作床,树神求告十二法比丘,世尊得知昭告说:“有神依树根,有神依树岐,有神依树枝里,有神依树皮里,有神依树皮裂中,有神依树蓓蕾,有神依树叶,有神依树花住,有神依树果。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若比丘自斫树,教他斫堕。”[2]说明神与树同在,伐树如伤神,树神只有祈求“十二法比丘”,才得以免遭砍伐厄运。佛教能够庇护植物。另一重要的现象就是神鹿崇拜。鹿在佛经中是极为活跃的通灵动物,其曾多发性地被描述为九色鹿王大义救群鹿、鹿女故事等,也进入到中土作为神仙化的象征性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