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普遍性的、实用性极强的生态制约原则,往往非常具体地昭示了生态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就不能不进入到一些文学性较强的叙事中。下面这些带有个案性质的相关叙事,都旨在强调“物有所制”的千古不变的恒定性道理、原则,焦点指向非常集中。
一者,是异猫克鼠。据外域博物视野下的载录称,明代景泰初年(1450—)就有了“西番”(东南亚)贡奉异猫威震群鼠的纷纷传闻:
……又按西番地既荒遐,物产亦异,有不可以常理拘者。如景泰初,西番贡一猫,经过陕西庄浪驿时,福建布政使朱彰以事谪为驿丞,彰管其贡,使译问:“猫何异而上供?”使臣书示云:“欲知其异,今夕请试之。”其猫盛罩于铁笼,以铁笼两重纳于空屋内。明日起视,有数十鼠伏笼外尽死。使臣云:“此猫所在,虽数里外,鼠皆来伏死。盖猫之王也。”朱彰,原交趾人。[1]
这传闻的深层旨意正是人所认同的“猫辟鼠”的生态“常理”。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之一《孔廪巨鼠》引《湖海搜奇》则继续讲述:
衍圣公庾廪中,有巨鼠为暴,狸奴被啖者不可胜数。一日有西商,携一猫至,形亦如常,索价五十金。曰:“保为公杀此。”公不信。商固要(邀)文契,而纵之曰:“克则受金,公乃听之。”猫入廪,穴米自覆,而露其喙,鼠行其旁嗅之,猫跃起,啮其喉。鼠哀鸣跳跃,上下于梁者数十度,猫持之愈力,遂断其喉,猫亦力尽,俱毙。明旦验视,鼠重三十馀觔。公乃如约酬商。[2]
将上述故事与如下“文本重建”的类似叙事相比照,就会看出,其中的精神内核“物性相克”是如出一辙。有理由认为,正是故事中的“物有所制”、“相生相克”生态之间特殊关系原则,导出了蒲松龄笔下将故事的发生年代提前,且有意识地安排将空间场景更换为“宫中”,营构出大鼠被猫以疲劳战术击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