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业心理与测评

二、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模型

字体:16+-

职业价值观结构研究是职业价值观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基础研究之一,中外很多学者都曾致力于职业价值观结构的探索及测评研究。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内部结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国内外学者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内部结构研究,影响较大的有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五因素论、六因素论和多因素论(乐娟, 2009;王荣山, 2007)。

(一)两因素论

赫茨伯格(Herzberg)等人最早提出职业价值观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研究,这一观点的提出开启了职业价值观内部结构探索的深入开展,并且对后续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罗克奇(Rokeach)在1973年进一步提出职业价值观分为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工具性职业价值观。这是对赫茨伯格两分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将其内部价值具体化为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将其外部价值具体化为工具性职业价值观。伊莱泽于1991年提出了职业价值观的二维结构,认为职业价值包含形式和操作两个维度:从形式上看,职业价值有物质或工具的价值、情感的价值、认知的价值;从操作上看,职业价值可以分为不依据工作绩效在工作前得到的价值和依据工作绩效在工作后得到的价值。

金盛华和李雪(2005)的研究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分成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工具性职业价值观。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动机性标准;工具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前者包括家庭维护、追求地位、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后者分为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6个方面。

(二)三因素论

休珀提出,把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3类。奥尔德弗(Alderfer)则在以上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全面而简明的划分方法,他把职业价值观划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社会价值3种,与伊莱泽划分的感情、认知、工具3个维度类似(Elizur, 1999)。金兹伯(Ginzberg)等人把职业价值分为3类:有关工作活动本身的、有关工作报酬的、有关工作伙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