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实验区开办是在国民政府建设洛阳行都的背景下进行的。一·二八事变后,中日之间剑拔弩张,一旦战事突起,水陆空便利、临近上海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便危如累卵,为免城下之盟的威胁,在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等人的动议下,国民政府分批移驻洛阳办公。1931年3月,在洛阳召开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以洛阳为行都、西京为陪都”决议[5],以此为契机,在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直至1935年10月蒋介石策定四川为对日抗战根据地),西北和中原地区成为国民政府建设内地的重点区域,“开发西北”“建设中原”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全国,“开发西北,复兴中原,为救中国之新路,而运用社会教育之方法,从下层基础着手,又为开发复兴之最佳法宝”[6]。社会教育界也摩拳擦掌,以实际行动投身其中。“钮惕生先生为本社社员之一,对于社会教育信仰挺深,而提倡亦复不遗余力。自从国都迁移至洛阳以后,钮先生因考试院职务关系,乃对于河南陕西一带的社会情况,有了充分考察的机会,他感觉到这些地方对于社会教育的需要是万分的迫切”[7]。在理事会议上,钮永建不懈余力予以推动,“我回想办理洛阳实验区的动机,还是去年三月理事会中钮惕生先生提议的,同年八月济南年会又通过一个应该设立的议案”[8]。而客观上,“以民众教育来建设乡村,以乡村建设来复兴民族,为现代社会思想之主潮。洛阳实验区系中国社会教育社河南省教育厅洛阳县政府合力倡导,亦即此种思潮之产儿”[9]。由此可见,“以社会教育来开发中原”,成为社教社与河南教育行政机关合办洛阳实验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