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做温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语言

(二)形成人格中最核心的成分—自我觉知

字体:16+-

自我觉知就是自我认识,即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此时此地的身心状态,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地球上生活着上百万个物种,唯有人类具有自我觉知的特性与能力,并且发展完善。这个非常特殊的心理能力,促使人渴望得到爱和归属感—这些渴望成为塑造人格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因此,父母在培育儿童时不得不高度重视。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源于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或者,源于我们认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

举例说明,当儿童说:“我是乖孩子。”其实是在说,“爸爸妈妈认为我是乖孩子。”或者,“我觉得,爸爸妈妈认为我是乖孩子。”同样道理,当儿童说:“我很讨厌。”其实是在说,“爸爸妈妈觉得我很讨厌。”或者,“在我爸爸妈妈眼里,我是个讨厌的家伙。”

许多成长挫折和内心冲突的原因,就出在这里。

儿童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较感性,善于将内心感受直接形象化,形成一些具体的意象,出现在梦里、绘画里或者自己讲的故事里……

意象对话小练习

你会变成什么?

如果您想巧妙地知道孩子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可以通过这个酷似游戏的意象对话来了解。创立者: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朱建军教授。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引发孩子的兴趣。建议这样开场:“我们做个游戏好吗?就是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

第二步,引导孩子舒适地坐好,闭上眼睛,放慢呼吸。

第三步,引导孩子进入想象,说指导语:“仿佛你来到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只要念一个咒语(或者说‘喝一种神奇的水’),你就可以变化了。看看,你会变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