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儿童的分析技巧
潜伏期儿童的精神分析往往显得比较棘手。对于幼童来说,他们生动的想象力与尖锐的焦虑,使我们能够很容易走近与接触他们的潜意识世界。相比幼童,潜伏期儿童的想象力比较有限,而且有很强的压抑倾向,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征。而与成人相比,他们的自我又未完全开发,故而无法洞察自己的疾病,自然也没有治疗的欲望,所以他们既缺乏开始分析的诱因,又缺乏继续分析的动力。雪上加霜的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总是比较戒备并对人缺乏信任。产生这种态度的部分原因是,对**的抗拒挣扎深深占据着他们的心灵,这让他们对任何带着搜寻、审问、触及他们**冲动的事都充满反感,而只想以一己之力将这种冲动保持在可控范围。
这些特征使得我们无法找到明显的分析通道,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像幼童那样能玩得起来,也不像成人那样能够用语言表达联想。尽管如此,如果我从这些大龄儿童的本质属性出发,接近他们的潜意识,那么迅速建立起分析情境也是完全可能的。对于幼童来说,本能经验和幻想的影响既迅速又强烈,他们会把这些经验与幻想直接铺陈在我们面前,所以在初始阶段就对幼童的**表征以及施虐幻想进行解析,是一种恰当的分析方法,这也是我在早期分析中发现的。而潜伏期的儿童则将这些经验与幻想中的性特征完全抹去了(desexualized),处理它们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七岁的葛莉特是一个非常保守,心灵被束缚的孩子,有着明显的精神分裂特质,不太容易与人亲近。但是她会画画,会用简单的线条画房子和树。她总是用一种强迫性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画,画完一个画另一个。根据她对房子和树颜色尺寸的不断改变,以及她画画的顺序,我可以知道房子代表她自己和母亲,而树代表她的父亲与弟弟,而且可以推断出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由此我开始对她解析说,她比较关心爸爸妈妈之间、她与弟弟之间以及大人与小孩之间的性差异。她同意了我的说法,并立刻在作画方式上做了一些改变以回应我的解析。而在这之前,她的画作一直是同一种风格。(借助于绘画进行分析的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